摘要:
东灵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是保存较完整的落叶阔叶次生林,其物种组成、群落结构是次生林演替过程的重要体现,也是下一步演替发生的基础.为了更好地研究其演替动态、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以东灵山20hm2样地为固定监测平台,分析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的活立木、枯立木物种组成、径级结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样地中DBH≥1 cm的活立木共有103702株,植株密度为5185.1株/hm2;枯立木共有4543株,植株密度为204.9/hm2二者均包括了分枝和萌枝的个体数.样地内DBH≥1cm的活立木共有58种,分属于33属18科,DBH≥1 cm的枯立木共有33种,分属于23属15科.(2)活立木与枯立木整体分布随径级增大,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小径级个体多度在分布中优势显著.(3)活立木空间分布随径级增大,聚集强度减小,10 cm≤DBH <20 cm、DBH ≥40 cm此趋势明显,而20 cm≤DBH <40 cm在0-50 m的尺度范围内,规则、随机、聚集分布均出现.枯立木的空间格局,DBH <5 cm,DBH ≥40 cm,尺度接近30 m时,随机分布;5 cm≤DBH <40 cm,0-50m尺度范围内,聚集分布.空间分布格局显示了径级大小在空间分布上互补,不同径级的个体占据了样地内不同的生态位.(4)不同径级活立木与枯立木关联性分析表明,小径级小尺度,关联显著,大径级大尺度空间关联性逐渐减弱.枯立木的产生,是活立木受密度制约调控、演替地位及演替阶段、生境异质性等因素调控的结果,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