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邻二氯苯(ortho-dichlorobenzene,o-DCB)在水体中具有低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富集性的特点,被认为是最危险的环境污染物之一.为探讨臭氧/活性炭(O3/GAC)体系对o-DCB作用机制,活性炭投加量、臭氧气体流量、p H值作为重要变量因素,文章分析了o-DCB浓度变化趋势及变化途径.结果表明:(1)GAC的投加更有利于o-DCB的去除,O3/GAC体系的高去除率主要因为GAC的吸附和催化O3分解的作用.(2)p H值对O3/GAC体系对o-DCB去除效率有显著影响.p H为4.0时,o-DCB降解速率最慢,p H为8.0和10.0时,o-DCB的降解速率较快且相近,最终都能实现o-DCB的完全降解.(3)臭氧与活性炭联用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碱性(p H值为8和10)条件下,p H对O3/GAC体系影响更加显著,o-DCB的反应速率在O3/GAC体系中显著增加,特别在p H值为10.0时,o-DCB反应速率达到0.15min,协同因子达到2.17.(4)腐殖酸、金属离子(Fe3+、Al3+)和自由基捕获剂对o-DCB在O3/GAC体系中去除都有一定影响.在腐殖酸和o-DCB的共去除过程中,O3/GAC联用工艺较单独O3氧化工艺有较明显的优势;当Fe3+投加量在1~5 mg/L时,o-DCB去除效果增幅最为显著;叔丁醇投加极大的减缓了o-DCB的降解速度,证明了在O3/GAC/Fe3+反应过程中·OH的生成.(5)o-DCB在O3/GAC体系降解的中间产物分别是邻氯苯酚、苯酚、对苯二酚、邻苯二酚、邻苯醌、乙酸、甲酸等.由于Cl是邻对位定位基团,·OH易进攻其邻对位上的碳原子,迅速生成2,3-二氯苯酚和3,4-二氯苯酚,然后苯环上的氯原子相继被OH-亲核取代/消除,生成3-氯邻苯二酚等物质.o-DCB上的1个氯原子易被OH-亲核取代/消除后生成邻氯苯酚,邻氯苯酚的转化途径有2条.
推荐文章
3,5-二氯苯甲酸的合成
3,5-二氯苯甲酸,邻氨基苯甲酸,三氯化铁
对二氯苯连续多级逆流分步结晶过程
连续
多级
逆流
分步
结晶
Fe2+协同H2O2/O3氧化降解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降解
Fe2+
H2O2/O3
直接氧化法制备2,5-二氯苯酚
直接氧化法
过氧化氢
对二氯苯
2,5-二氯苯酚
选择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O3/GAC体系对邻二氯苯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与技术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臭氧 活性炭 邻二氯苯 pH影响 降解途径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4
页数 8页 分类号 X70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672/j.cnki.1003-6504.2018.05.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雷彩虹 9 17 3.0 3.0
2 赵素萍 10 10 2.0 3.0
3 孙颖 1 0 0.0 0.0
4 杨英 5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5)
共引文献  (160)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6(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7(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8(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1(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2(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3(2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4(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5(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臭氧
活性炭
邻二氯苯
pH影响
降解途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与技术
月刊
1003-6504
42-1245/X
大16开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38-86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416
总下载数(次)
29
总被引数(次)
1057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