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母亲的自传》因为对后殖民主体问题的关注而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它既承袭又开拓了欧洲自传精神,关注主体问题,但经由不同的策略与道路:家系认同与历史追溯被面向未来的身份缔造所代替;对殖民文化的抗拒代替了向主流文化的认同;摆脱成为生育工具的殖民地女性宿命;在两性与婚姻关系中追索女性主体的独立地位与价值,最终完成主体缔造.作品蕴含着对殖民地女性、对殖民地所有个体命运追索的映射与警示,喻示着个体及整个后殖民社会获得主体身份的隐秘策略.
推荐文章
论齐邦媛的自传书写与性别主体建构
齐邦媛
《巨流河》
自传书写
"诗的真理"
史诗格局
后殖民文学话语特征
后殖民文学
历史
身份
语言
《找到你》:"身份迷失"的母亲形象的建构
家庭角色定位
婚姻期待
底层关怀
对《万事通先生》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后殖民主义
《万事通先生》
文化霸权
文化杂交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后殖民女性主体身份的建构:《我母亲的自传》解析
来源期刊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孤儿自传 后殖民女性身份 生育工具 性别压制 协商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女性文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4
页数 7页 分类号 I206.5
字数 900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孤儿自传
后殖民女性身份
生育工具
性别压制
协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8-6838
37-1477/D
16开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2399号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2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34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