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揭示间作对坡耕地上不同类型土壤径流和侧渗氮(N)、磷(P)浓度的削减及作用机制,通过径流和淋溶模拟试验,设置不同类型土壤(红壤和紫色土)、坡度(8°和15°)和玉米(Zea mays L.)/大豆(Glycine max L.)间作及各自单作对照,比较分析了各因素影响下径流和侧渗N、P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径流总氮(TN)、总磷(TP)在红壤不同坡度条件下,与单作大豆处理相比较,间作处理对径流TN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削减作用,分别降低27.5%和30.8%,且间作处理下TN浓度在坡度为8°时最低为0.75mg/L;在紫色土8°条件下,与单作大豆、单作玉米相比,间作处理对径流TN浓度的削减效应更为明显,降幅分别为97.8%和89.8%,与单作玉米处理相比较,间作处理对径流TP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减作用;从8°至15°处理,径流TP浓度相应有所增加.(2)侧渗TN、TP在红壤8°和15°条件下,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处理对侧渗TN浓度也有较大的削减作用,分别降低87.9%和86.8%,且在8°时侧渗TN浓度最低为2.91 mg/L;在紫色土8°和15°条件下,与单作玉米处理相比,间作处理对侧渗TN浓度有约50%和80%的降幅,与单作玉米处理相比较,间作处理对侧渗TP浓度亦有不同程度的削减作用;其中红壤8°条件间作处理下侧渗TP浓度最高为0.25 mg/L,15°条件间作处理下TP浓度最低为0.07 mg/L.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中N、P的输出量不同,且随着坡度增大,径流或侧渗中N、P总体的流失量也呈一定的增加趋势.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对径流和侧渗中的N、P有一定的削减作用;对于红壤和紫色土,由于其自身理化性质的不同,对坡耕地土壤中N、P流失的削减效应也不尽相同.因此,控制坡耕地氮、磷流失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于保护滇池流域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磷流失影响因素探析
农田土壤 N P 非点源污染 滇池流域
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对坡耕地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的控制效应
坡耕地
土壤管理措施
耕层
产流产沙
养分流失
作物产量
保护性耕作与等高草篱防治坡耕地水土及氮磷流失研究
保护性耕作
等高草篱
坡耕地
水土保持
农业面源污染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黑土区坡耕地氮、磷流失的影响
水土保持措施
养分流失
黑土区
坡耕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滇池流域坡耕地土壤氮磷流失效应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间作 坡耕地 径流 侧渗 总氮 总磷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7
页数 6页 分类号 S157.4
字数 51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8.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年夫照 33 288 10.0 15.0
2 张乃明 186 3575 32.0 54.0
6 岳献荣 23 79 5.0 7.0
7 张丽 16 63 5.0 7.0
9 贾广军 5 35 4.0 5.0
12 钟雄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8)
共引文献  (1852)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6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6(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7(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1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间作
坡耕地
径流
侧渗
总氮
总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