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对于页岩油的可动性评价还没有规范的方法和标准,常使用热解S1、S1/w(TOC)及中值孔喉半径等多参数的组合并结合勘探开发实际来进行综合表征,相关地质解释理论依据相对缺乏.通过对济阳坳陷页岩油岩心样品的实验分析及研究,利用页岩油分子组成与页岩含油性及页岩油赋存空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表征页岩油可动性的分子地球化学评价参数模型.研究表明,当∑nC20-/∑nC21+比值小于1时,页岩孔喉中值半径一般大于20 nm,此时,热解S1一般大于3 mg/g,S1/w(TOC)>100 mg/g,且随S1、S1/w(TOC)及页岩孔喉中值半径的增大,∑nC20-/∑nC21+比值基本不变,反映了页岩孔喉半径达到一定级别后,喉道中大、小烃类分子扩散运动不受扩散能垒的影响,孔喉道中页岩油分子组成相对均质,页岩油可动性强;当∑nC20-/∑nC21+比值大于1时,页岩孔喉中值半径一般小于20 nm,此时热解S1一般小于3 mg/g,S1/w(TOC)<100 mg/g,且随S1、S1/w(TOC)及页岩孔喉中值半径的减少,∑nC20-/∑nC21+比值快速升高,反映了页岩孔喉半径小于一定级别后,大分子烃类组分在喉道中扩散运动受到扩散能垒的抑制,页岩油可动性差,易流动的主要是低分子量烃,此时页岩游离油含量也较低.济阳坳陷页岩油流动孔喉下限半径在20 nm左右.
推荐文章
济阳坳陷页岩油富集机理
页岩油
富集机理
可动性
富集模式
济阳坳陷
湖相页岩油可动性——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
湖相页岩
页岩油
可动油
孔隙度
压缩系数
饱和压力
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实践与现状
勘探历程
页岩油
富集要素
夹层
微裂缝
岩相
济阳坳陷
济阳坳陷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
页岩油
裂缝型
基质型
夹层型
岩相
富集主控因素
济阳坳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页岩油可动性分子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以济阳坳陷页岩油为例
来源期刊 石油实验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分子组成 孔喉半径 扩散能垒 分子地球化学 页岩油 济阳坳陷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方法·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9-85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135
字数 48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81/sysydz20180684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5)
共引文献  (850)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1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3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8(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1(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2(6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8)
2013(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4(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15(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16(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分子组成
孔喉半径
扩散能垒
分子地球化学
页岩油
济阳坳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实验地质
双月刊
1001-6112
32-1151/TE
大16开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2060号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0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