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细致辨析构造应力对研究区域作用方式和转换形式,对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直立褶皱、共轭节理等各种构造形迹,采用构造解析分析方法,研究川东南构造应力场演化特征.同时在构造应力场地质分析的指导下,运用构造形迹叠加分析的方法及定年分析,清晰刻画了川东南构造应力作用方式以及期次,认为川东南主要受到四期不同方向构造应力作用,其中NW向挤压应力最早影响到研究区,形成控制研究区主体构造特征的NE向构造;其次是近SN向挤压应力对研究区的作用,发育一系列及EW向构造;随后印—亚板块碰撞远程响应在川东南形成EW向挤压,形成近SN向构造;最后NE—SW向构造应力是渐新世晚期以来一直影响研究区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并对早期油藏进行改造和调整.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受到多期构造联合作用的影响:燕山晚期NW向挤压应力作用,致使研究区褶皱变形;渐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活动,导致研究区大范围隆升剥蚀,断层出露地表,影响了页岩气保存条件的有效性.
推荐文章
川东南构造带中新生代多期构造特征及演化
多期节理
古应力场
川东南
构造演化
P波极性揭示的甘东南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
P波初动
甘东南地区
构造应力场
流动台阵
布尔台矿井构造特征与形成机制
构造演化
古构造应力场
层滑断层
次级褶皱
牵引褶皱
布尔台矿井
川东高陡构造成因地质模式与含气性分析
川东
隔槽式褶皱
隔挡式褶皱
反转构造
断层相关褶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东南构造应力场地质分析及构造变形成因机制讨论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地质分析 川东南 成因机制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28
页数 14页 分类号
字数 113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509/j.georeview.2018.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永 长江大学非常规油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4 39 4.0 4.0
3 周立夫 长江大学非常规油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3 7 1.0 2.0
4 董晓霞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170 3.0 4.0
5 陈孔全 长江大学非常规油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14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59)
共引文献  (787)
参考文献  (4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61)
二级引证文献  (4)
193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7(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8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3(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5(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6(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7(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8(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19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1(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2(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3(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04(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05(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6)
2006(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8)
2007(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3)
2008(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8)
2009(6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61)
2010(4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1(3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2(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3(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1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构造应力场
地质分析
川东南
成因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