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摘要:
目的:研究永磁微型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双平面梯度线圈产生梯度磁场的最大线性偏离与电流密度函数展开阶数、线圈的最大半径、双平面线圈间距及目标场点数等参数的关系.方法:根据改进的目标场法,利用Matlab仿真设计双平面梯度线圈,然后利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模拟计算出各个参数在不同取值情况下梯度磁场的最大线性偏离值,最后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利用上述方法,获得了最大线性偏离值随着横、纵向梯度线圈中各个参数的改变而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通过对以上参数的合理取值可以获得满足梯度线性度和制造工艺的梯度线圈.另外,此研究也可推广到永磁MRI系统双平面匀场线圈.
推荐文章
永磁微型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匀场线圈设计研究
永磁微型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匀场线圈
设计
超导MRI柱面梯度线圈的目标场设计方法
超导核磁共振成像
目标场方法
梯度线圈
核磁共振成像岩心分析方法研究
核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技术
岩心
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分析技术与应用
低场核磁共振
弛豫时间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目标场法的永磁微型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梯度线圈设计的多参数仿真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双平面梯度线圈 最大线性偏离 电流密度函数展开阶数 线圈最大半径 双平面线圈间距 目标场点数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医学信号处理与医学仪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7-694
页数 8页 分类号 R44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202X.2018.06.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天 华东师范大学磁共振重点实验室 17 88 5.0 9.0
2 何培忠 上海健康医学院影像学院 14 18 3.0 3.0
3 轩倩倩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磁共振成像
双平面梯度线圈
最大线性偏离
电流密度函数展开阶数
线圈最大半径
双平面线圈间距
目标场点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月刊
1005-202X
44-1351/R
16开
198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71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