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TACE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帕替尼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在不同阶段的生存率、不良反应、血清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以及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各时间段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P-9和VEG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这四项肝功能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TACE联合阿帕替尼进行治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安全性比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效果分析
来源期刊 肿瘤药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阿帕替尼 肝功能 临床效果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3-38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35.7
字数 34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18.03.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旭东 暨南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介入科 13 31 3.0 5.0
2 何凡 暨南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介入科 5 17 2.0 4.0
3 林振文 暨南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介入科 1 9 1.0 1.0
4 李启洋 暨南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介入科 3 10 1.0 3.0
5 文振超 暨南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介入科 1 9 1.0 1.0
6 吴宇旋 暨南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介入科 2 14 2.0 2.0
7 沈新颖 暨南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介入科 2 2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3)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22)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晚期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阿帕替尼
肝功能
临床效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肿瘤药学
双月刊
2095-1264
43-1507/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路582号湖南省肿瘤医院
42-391
201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9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5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