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长白山原始红松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易氧化碳(eas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EOC)的含量随海拔变化的垂直地带性规律、生长季动态及差异机制.[方法]以长白山海拔699~1177 m的原始红松阔叶林为对象,以100 m为间隔选择原始红松林,同一海拔设置3块重复样地,在每个样地内选取10个随机观察样方(15 cm×15 cm).分析0~20 cm表层土中土壤3种活性有机碳的含量随海拔及生长季的动态变化.[结果]原始红松林土壤DOC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EOC含量除在1177 m处较低外,在海拔699~1044 m间整体上呈现出高海拔处大于低海拔的趋势;MBC含量仅在5、6月表现为低海拔处大于高海拔,其他月份也呈现出与EOC相同的规律.3种活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比例分别在0.10%~1.45%、0.08%~2.18%和5.20%~69.18%之间,随海拔变化规律与其含量变化规律相似.在5—10月的生长季内,3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占TOC比例在月份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DOC含量最高值出现在9月,MBC含量在6月和9月较高,EOC含量的最高值则出现在5月和6月.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与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pH、含水率、容重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最强(r=0.835).[结论]处于海拔699~818 m间原始红松林的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更高,土壤碳汇功能更强.土壤碳素的积累主要发生在5、7、8、10月,此期TOC分解速度较慢,土壤碳汇功能更强.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可作为衡量土壤中N、P、K动态变化的敏感性指标.
推荐文章
长白山红松林干扰节律研究
释压
早期快速生长
进入林冠时间
干扰强度
长白山原始林红松径向生长及林分碳汇潜力
树轮宽度
气候变暖
红松
年均生物量生长量
碳汇潜力
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机质组分小尺度空间异质性
原始阔叶红松林
土壤有机质
活性有机质
空间异质性
地统计
长白山不同海拔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
长白落叶松
红松
海拔
树木年轮
气候变化
响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白山不同海拔原始红松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生长季动态
来源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原始红松林 土壤活性有机碳 海拔 土壤肥力 碳源/汇 长白山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4
页数 8页 分类号 S718
字数 80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170604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雪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7 185 7.0 12.0
2 冯富娟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3 656 14.0 25.0
3 刘明慧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5)
共引文献  (365)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87)
二级引证文献  (5)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9(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4(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5(4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6(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7(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9(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0(3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2(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3(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4(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5(1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6(11)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原始红松林
土壤活性有机碳
海拔
土壤肥力
碳源/汇
长白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006
32-1161/S
大16开
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
28-16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9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715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