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模拟汽提实验装置上,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工业装置不同提升管内的待生剂进行了汽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汽提温度和汽提蒸汽流量均存在最佳值.当汽提温度为510℃时,两种待生剂的汽提效率达到最大值.继续提高汽提温度,一段待生剂汽提的产物分布和焦炭组成无明显变化;而二段待生剂的焦炭产率略有增加,且焦炭由可溶性焦炭向不可溶焦炭转变.汽提蒸汽的流量对两种待生剂汽提过程的影响趋势相似,但是二段待生剂达到最大汽提效率所需的蒸汽流量高于一段待生剂.汽提后待生剂的可溶性焦炭分析表明,二段待生剂可溶性焦炭的缩合度高于一段待生剂,且二段待生剂表面和孔道内沉积的可溶性焦炭的组成差别较小.
推荐文章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
两段提升管
催化裂化
研究进展
焦化蜡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研究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
焦化蜡油
催化裂化
产物分布
传统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的弊端与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
重油催化裂化
提升管反应器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动力学特点分析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
集总
动力学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汽提条件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待生剂汽提过程的影响
来源期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催化裂化(FCC) 待生剂 汽提 焦炭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1-269
页数 9页 分类号 TE624
字数 51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8719.2018.02.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山红红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70 627 13.0 20.0
2 杨朝合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109 779 13.0 21.0
3 刘熠斌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29 132 6.0 10.0
4 陈小博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17 172 7.0 13.0
5 孙晓昉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催化裂化(FCC)
待生剂
汽提
焦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双月刊
1001-8719
11-2129/TE
大16开
北京市学院路18号
82-33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1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63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