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利用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丰富的环境友好型材料生物炭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钝化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人工模拟铅污染土壤进行培养试验,以3%的比例分别施加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秸秆生物炭(BRS)和胡麻(Sesamum indicum)秸秆生物炭(BFS),研究了两种生物炭对铅污染土壤中 Pb 形态变化的影响.通过施加生物炭后土壤 pH、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有机质(SOM)的变化,结合扫描电镜(SEM)、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对生物炭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探讨了两种生物炭对土壤铅的形态转化影响机制,为生物炭修复铅污染土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加BRS和BFS后土壤pH值分别升高了0.79和0.98,CEC分别升高了13.97 cmol·kg-1和15.92 cmol·kg-1, SOM分别升高了31.0313 g·kg-1和36.2477 g·kg-1,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碳酸盐结合态铅含量降幅最为显著,分别为10.89%和9.7%,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态铅含量略有降低,而残渣态铅含量增幅较大,分别达到了18.01%和17.56%.铅形态变化是土壤pH升高、CEC及SOM含量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铅含量与土壤pH、CEC、SOM达到极显著相关.综上,两种生物炭对铅污染土壤具有良好的钝化修复效果.
推荐文章
转基因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
转基因油菜籽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玉米
转基因棉籽
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对U、Cd污染土壤的原位钝化修复
U、Cd污染
生物炭
固定化微生物
可提取态
几种油料作物对铬、铅的耐受性与积累研究
油料作物
耐受性
植物修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油料作物秸秆生物炭对土壤中铅的钝化修复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油料作物秸秆 生物炭 钝化 土壤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6-173
页数 8页 分类号 X53
字数 59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8.01.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尚少鹏 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13 89 6.0 9.0
2 韩剑宏 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77 410 12.0 16.0
3 张连科 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53 361 11.0 17.0
4 李玉梅 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43 385 12.0 18.0
5 孙鹏 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25 242 8.0 15.0
6 王维大 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41 292 10.0 16.0
7 刘心宇 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3 43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3)
共引文献  (660)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18)
二级引证文献  (39)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6(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7(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8(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9(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0)
2011(6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8)
2012(3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3(2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4(2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5(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6(9)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5)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20(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料作物秸秆
生物炭
钝化
土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