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贺兰山构造带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与阿拉善地块之间,经历了元古代以来长期的构造演化过程.贺兰构造带北段的桌子山具有复杂的构造样式,该构造样式记录了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以及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的丰富信息.详细的野外构造解析揭示,贺兰构造带北段桌子山地区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多期挤压构造变形.第一期构造变形以三叠系及其以下地层中的NWW向宽缓褶皱为代表,指示了晚三叠纪NNE向的挤压作用;第二期以侏罗系及其以下地层中的NE走向构造为代表,指示了晚侏罗世NW向的挤压作用;第三期构造变形以黄河断裂发生右旋走滑及其两侧早期变形构造线走向及古应力场方向之间30°夹角差异为代表.黄河断裂以东白垩系及其以上地层结构稳定,结合前人古地磁研究结果,认为第三期构造变形为桌子山沿黄河断裂发生近30°逆时针旋转,变形时间为新生代.
推荐文章
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前锋带新生代构造变形
龙门山北段
前锋构造
新生代
构造变形
磁组构
下扬子区新生代构造变形物理模拟及其主控因素
构造物理模拟
主控因素
伸展构造变形
下扬子区
南大巴构造带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滑脱构造
断褶带
构造变形
南大巴
霸县凹陷构造特征及新生代构造演化
霸县凹陷
牛东断层
新生代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贺兰构造带北段—桌子山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构造解析 桌子山 贺兰山构造带 阿拉善块体 鄂尔多斯盆地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9-818
页数 20页 分类号 P542
字数 110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17/dzkx.2018.04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云鹏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8 73 3.0 8.0
2 孙娇鹏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2 1 1.0 1.0
3 杨向阳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1 1 1.0 1.0
4 孙圣思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1 1 1.0 1.0
5 张菲菲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1 1 1.0 1.0
6 王志宁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1)
共引文献  (525)
参考文献  (4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5(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构造解析
桌子山
贺兰山构造带
阿拉善块体
鄂尔多斯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