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简要叙述地震震级概念的提出及其历史发展.文中指出,矩震级MW是目前量度地震大小最理想的物理量.与传统上使用的其他震级标度相比,矩震级不会饱和,对于所有地震,无论大小、深浅,无论使用远场、近场地震波资料,大地测量和地质资料中的何种资料,均可测量矩震级,并能与熟知的震级标度如面波震级MS相衔接.矩震级是一个均匀的震级标度,适于震级范围很宽的统计.矩震级是国际地震学界选定的首选震级,负责向公众发布地震信息的部门优先采用的发布的震级.文中介绍了计算矩震级所用的公式,详细解说了具体的计算步骤,分析了由于采用的计算矩震级公式的不同,采取的具体的数值计算步骤的不同引起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的规定.
推荐文章
中国地震台网面波震级与矩震级统计关系
面波震级
矩震级
统计关系
加权最小二乘法
中国地震台网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资料快速测定中强地震矩震级
中强地震
快速CMT
震源机制
矩震级
面波震级
关系
地震的震级
地方性震级
体波震级
面波震级
矩震级
震级饱和
广西北流—广东化州5.2级地震及前震的矩震级测定
重叠地震
矩震级
地震波
波形拟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矩震级及其计算
来源期刊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学科
关键词 地震震级 地方性震级ML 面波震级MS 体波震级mb 震级饱和 矩震级MW 能量震级Me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地震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55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8.0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瑞丰 中国北京 10008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1 170 6.0 12.0
2 陈运泰 中国北京 10008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16 208 6.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7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3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震震级
地方性震级ML
面波震级MS
体波震级mb
震级饱和
矩震级MW
能量震级Me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双月刊
1003-3246
11-2327/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6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4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