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eather Research Forcast,WRF)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分析了2014年7月20—21日辽宁地区一次短时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中尺度特征和云物理降水机制.结果表明:2014年辽宁地区此次短时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在500 hPa槽前、850 hPa切变线前和低空急流左侧的辐合区中,高空急流的"抽吸作用"加强了上升运动,并有远距离热带气旋通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间接的向辽宁地区输送水汽.地面中 β尺度气旋性环流触发了暴雨中心的降水,冷空气的侵入对降水强度影响较大.最大降水由下沉运动向南的冷出流与偏南暖湿入流的低层辐合及中层偏北入流和偏南入流的辐合引发,中 γ尺度次级环流的存在加强了上升运动.另外,不同时段的云物理降水机制不同,降水最强时雨水含量随着霰粒子的增多而迅速增加,主要表现为冰相粒子的冷云降水,霰粒子的融化起主导作用;冷云降水的效率明显高于暖云降水,易造成强度较大的短时强降水.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14年辽宁地区一次短时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气象与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短时暴雨 数值模拟 抽吸作用 中尺度特征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83
页数 9页 分类号 P458.1+21.1
字数 71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03X.2018.06.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治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6 982 20.0 28.0
2 邢蕊 4 2 1.0 1.0
3 李爽 3 16 2.0 3.0
5 康晓玉 3 11 1.0 3.0
6 韩艳凤 5 18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5)
共引文献  (7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短时暴雨
数值模拟
抽吸作用
中尺度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与环境学报
双月刊
1673-503X
21-1531/P
大16开
沈阳市和平区长白南路388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9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99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