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文对海南岛甘什岭地区热带次生低地雨林棕榈藤的种群数量动态及波动周期进行分析,探究天然更新棕榈藤种群的生长动态规律,为棕榈藤资源保护和后期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南岛甘什岭天然更新黄藤、杖藤、多果省藤和白藤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编制了棕榈藤种群生命表并进行动态分析;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对种群存活曲线拟合;3种生存函数预测藤种群生存概率;并通过谱分析来阐述藤种群的周期性波动规律.[结果]甘什岭天然更新棕榈藤种群以幼苗和幼藤为主,约占总样本的90. 1% ~97. 7% ,成年藤株数量少.白藤、杖藤间隔期死亡率和平均存活数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多果省藤和黄藤则为先增大后减小;白藤生命期望在2. 5~4. 5 m达到最大值,多果省藤、黄藤和杖藤则分布在4. 5~6. 5 m、6. 5~8. 5 m、8. 5~10. 5 m时最大.杖藤存活曲线趋于指数函数(Deevey-II,R2=0. 840,P=0. 000 <0. 01),其余3 种藤存活曲线趋于幂函数(Deevey-III,R2>0. 910,P=0. 000<0. 01). 4种棕榈藤生存率在幼苗期高,随生长呈逐渐降低趋势;除多果省藤外,死亡密度均呈锐减至相对稳定的下降趋势,早期危险率高于后期.谱分析表明,白藤波动振幅差异小,其余3种藤振幅差异大,其中杖藤和多果省藤在4. 5~6. 5 m时波动振幅最大,黄藤在2. 5~4. 5 m时波动振幅最大.[结论]甘什岭地区棕榈藤天然更新种群具有高繁殖和低存活率特点,反映出棕榈藤对该地区生境的适应策略,即通过高繁殖率弥补物种存活能力的不足,以提高物种保存几率.同时在攀援至林冠层过程的棕榈藤存活能力强,相对白藤,其余3种藤更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通过改善生境条件并结合人工培育壮苗措施提高更新苗存活率,有利于棕榈藤资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