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采用Dumas燃烧法测定了部分中国煤样的氮同位素组成(δ15N),并结合文献数据和煤样品的地质背景初步探讨了影响煤中氮同位素组成的因素.研究表明:①中国煤的δ15N值介于+1.4‰~+5.1‰之间,与世界其他地区煤的δ15N值范围(+0.3‰~+5.4‰)相吻合;同一煤层剖面分层煤样(煤级相似)的δ15N值具有非均质性特征,最大可达2.5‰.②煤的δ15N值是煤变质作用、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变质作用对煤的δ15N值的影响主要包括原始煤级、变质程度(煤级)和煤变质作用类型;沉积环境对煤的δ15N值的影响包括成煤植物的氮源以及沼泽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微生物活动性等因素.③就煤变质作用(煤级)而言,中国煤的δ15N值随煤级升高呈现增高的趋势,到无烟煤又有所降低,这是煤中氮同位素稳定性差异的结果.在高级烟煤阶段(贫瘦煤)之前,随煤级升高稳定性较差的14N优先脱除,δ15N值增高,增高幅度约1‰.在高级烟煤至初级无烟煤阶段,煤中剩余的14N已趋于稳定,随煤级升高,部分不稳定15N优先脱除,δ15N值降低.在无烟煤阶段,随煤级升高,14N和15N同步脱除,δ15N值几乎不变.在不考虑含氮地质流体影响的情况下,深成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对煤中δ15N值的影响应相似.④就沉积环境而言,形成于海陆过渡相的中高硫煤/高硫煤的δ15N值最高,形成于陆相的特低硫煤和低硫煤的δ15N值次之,而形成于碳酸盐岩台地相的超高有机硫煤的δ15N值最低,这主要与沉积环境中成煤植物的氮源以及泥炭化作用阶段植物有机质降解程度的差异有关.一般以富集15N的海水硝酸盐为氮源的成煤植物形成的煤(海陆过渡相中高硫煤/高硫煤)较以相对亏损15N的大气氮为氮源的成煤植物形成的煤(陆相特低硫煤和低硫煤)要富集15N.当成煤母质在泥炭化作用阶段受到微生物降解作用较弱时(陆相特低硫煤和低硫煤),形成的煤氮含量较高,δ15N会有所上升;当成煤母质在泥炭化作用阶段受到强烈的微生物降解作用时(碳酸盐岩台地相超高有机硫煤)成煤植物蛋白质(富15N)被降解损失的较多,形成煤的氮含量较低,δ15N值又会有所降低.此外,煤的δ15N值还与惰质组含量有关,因为在丝炭化过程中大量损失氮使得惰质组的δ15 N值偏低,当成煤母质遭受的降解作用较弱时(四台煤矿12号特低硫煤),惰质组含量变化对煤δ15N值的控制作用尤为明显.⑤就成煤时代而言,中国的晚古生代煤与中生代煤的δ15N值相近,都高于新生代煤的δ15N值.δ15N值的这种差异并不是因为不同成煤时代的成煤植物不同造成的,而是因为新生代煤样为尚未经历煤变质作用的褐煤,其氮损失较少,所以新生代褐煤δ15N值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