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采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微型钛板固定单开门椎板,其中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66.2± 10.0岁)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39例(男36例,女3例,年龄57.3±10.5岁)采用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随访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改良组平均手术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两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JOA评分改善率改良组为(60.46±9.65)%,传统组为(46.41 ±24.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组术后12个月时颈椎曲度丢失4.7°±1.9°,颈椎曲度指数丢失(3.09±.14)%,颈椎活动度丢失7.3°±2.3°;传统组颈椎曲度丢失8.9°±5.6°,颈椎曲度指数丢失(6.27±3.42)%,颈椎活动度丢失13.0°±3.9°,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良组术后出现轴性疼痛症状患者3例,传统组为1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再关门发生,两组均无钛板、螺钉松动移位.结论:与颈椎后路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良好神经减压效果的同时,可减少手术费用,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有利于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的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