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深水钻井循环温度预测关系到钻完井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可靠性,但目前研究较少.针对深水钻井作业特点,考虑钻头机械磨损、海底增压流量等因素建立了深水钻井过程中井下循环温度场瞬态传热模型,并与南海深水区LS25-1-2钻井实测瞬时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度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井下循环温度受钻头机械磨损、井底增压流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计算分析井下循环温度时必须考虑钻头机械磨损和井底增压流量的影响.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深水钻井井下循环温度的预测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深水钻井机械钻速的优化:钻速限度的确定
深海钻井
当量循环密度
机械钻速
井眼清洗
水力模型
海洋深水井钻井过程中井简温度的变化规律
海洋
深水油气井
机械钻速
循环
钻井液
井筒温度
随钻温度
节点更新
西非深水钻井含油钻屑清洗方法室内研究
海洋钻井
油基钻井液
钻屑
清洗方法
环境保护
深水钻井技术进展与展望
钻井技术
深水油气
套管钻井
破裂压力
孔隙压力
展望
智能钻井
技术支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考虑钻具磨损内热源的深水钻井循环温度场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海上油气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深水 钻井 循环温度 瞬态传热模型 机械磨损 增压流量 LS25-1-2井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钻采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6-14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21
字数 39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35/j.issn.1673-1506.2018.01.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志刚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103 1906 24.0 41.0
2 姜玉雁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11 9 2.0 3.0
3 郭朝红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12 48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8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深水
钻井
循环温度
瞬态传热模型
机械磨损
增压流量
LS25-1-2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海上油气
双月刊
1673-1506
11-5339/TE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南街6号院2号楼1203室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1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97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