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形式, 进行分类总结.方法 选择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且有完整影像资料的患者, 排除髋部有先天畸形或有影响髋关节功能的疾病等.在双侧髋关节标准正位片上观察股骨头坏死硬化带的形态及其与髋臼"眉弓"的对应关系, 在双侧髋关节蛙式侧位片上观察股骨头坏死硬化带的形态及其与股骨头前外侧柱的对应关系, 根据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结果 共纳入266例435髋, 在双侧髋关节标准正位片上观察到6种股骨头坏死硬化带的表现形式, 分别是A型 (硬化带边缘在眉弓内侧1/3以内) 19 (4.4%), B型 (硬化带边缘在"眉弓"中间1/3内) 89髋 (20.1%), C1型 (硬化带边缘在眉弓外侧1/3内) 155髋 (35.6%), C2型 (硬化带边缘超过髋臼外侧缘) 87髋 (20.0%), D1型 (硬化带呈环形, 位于股骨头中心) 47髋 (10.8%), D2型 (硬化带呈环形, 位于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板) 38髋 (8.7%).在双侧髋关节蛙式侧位片上观察到5种股骨头坏死硬化带的表现形式, 分别是1型 (硬化带边缘位于股骨头后内侧柱或中央柱) 3髋 (0.7%), 2型 (硬化带边缘位于股骨头后内侧柱或中央柱, 深部累及前外侧柱) 51髋 (11.7%), 3型 (硬化带边缘位于股骨头前外侧柱) 316髋 (72.6%), 4型 (硬化带呈环形, 位于股骨头中心) 32髋 (7.4%), 5型 (硬化带呈环形, 位于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板) 33髋 (7.6%).总结出435髋共有19种匹配结果, 结合纳入髋数的塌陷率, 初步确定蛙位3型匹配正位B、C1、C2和D2时, 需要采取外科干预.结论 根据股骨头坏死硬化带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形式建立正位和蛙式侧位分型, 充分考虑股骨头外侧柱和前外侧柱的坏死累及情况, 更能反映疾病的本质, 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