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某厂生产超低碳钢时夹杂缺陷较多的问题,通过优化改质剂成分、控制RH进站温度、调整加Al脱氧和合金化时间间隔、优化保护渣成分等针对性措施,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研究发现通过调整小粒石灰和铝渣的配比,全铁含量由改质前的29.5%降至10.9%,下降幅度为63%;合理的钢水进站温度可以最直接地减少RH吹氧产生的夹杂;RH冶炼中A1、Ti无时间间隔加入时,钢液中会产生大量的Al-Ti复合夹杂,造成水口堵塞,加Al时间与加Ti合金时间间隔在150 s以上,可以有效降低水口堵塞的比例;最终冷轧夹杂缺陷的比例由0.33%降至0.15%.
推荐文章
提高低碳钢焊缝低温性能的研究
低碳钢焊缝
低温性能
焊条药皮
钛铁
石墨
非金属夹杂物
魏氏体组织
65钢的非金属夹杂物控制
65钢
非金属夹杂物
控制
底吹气中间包内流动与夹杂物控制
中间包
流动控制
夹杂物
水模型
底吹气
微镁处理对铸态低碳钢中夹杂物和组织的影响
氧化物冶金
镁铝复合夹杂物
晶内铁素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低碳钢夹杂物控制与研究
来源期刊 钢铁钒钛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超低碳钢 顶渣改质 夹杂物 汽车板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钢铁冶金与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0-154,167
页数 6页 分类号 TF7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8.06.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倪红卫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8 1220 18.0 29.0
2 张华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19 1586 18.0 27.0
3 成日金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6 134 7.0 10.0
4 刘俊山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4)
共引文献  (5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低碳钢
顶渣改质
夹杂物
汽车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钢铁钒钛
双月刊
1004-7638
51-1245/TF
大16开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桃源街90号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3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30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