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内淋巴囊低度恶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并分析21例内淋巴囊低度恶性腺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患者16~71岁不等,平均40.3岁,中位年龄39岁;8例男性,13例女性,男女之比为1.1∶1.6,女性多发.左侧发生13例,右侧7例,1例双侧发生,左侧发生占绝对优势.0型及B型血共占71.4%.免疫组化:CK、EMA和vimtin均(+),S-100(10/14)(+),CD56(9/12)(+),NSE(2/4)(+),GFAP(1/ll)(+),Syn、CgA、TTF-1、TG、CD34和calcitonin均(-).Ki-67指数平均4.3%.镜下细胞呈乳头状排列可伴有分支,纤维轴心血管多丰富.部分呈扩张的大小不等的甲状腺滤泡样结构,滤泡内含红染的胶质样物,可有扇贝样分泌空泡.有扩张的腔隙.部分病例呈腺性排列,个别呈巢状、腺囊样排列.大部分被覆单层立方上皮,少数细胞扁平或柱状,胞质透亮、淡染.细胞核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染色质细腻,少数有小的核仁.组织易出血,有新鲜及陈旧性出血.约一半患者有坏死骨形成,部分病例见肿瘤组织破坏周围骨.背景纤维组织增生伴玻璃样变性,部分有钙化及砂砾体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或丧失,其次表现为耳鸣,伴有不同程度的颅神经损伤.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1年和7年后复发.结论 所有患者进展缓慢,无死亡,2例复发.易误诊.
推荐文章
涎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涎腺肿瘤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鉴别诊断
宫颈恶性腺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恶性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诊断
宫颈癌根治术
腮腺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涎腺肿瘤
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
鉴别诊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淋巴囊低度恶性腺癌21例临床病理特征
来源期刊 诊断病理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内淋巴囊低度恶性腺癌 组织学 免疫组化 VHL综合症 预后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98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39.61
字数 37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8096.2018.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石怀银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129 836 15.0 21.0
2 李杰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46 228 8.0 13.0
3 王红群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淋巴囊低度恶性腺癌
组织学
免疫组化
VHL综合症
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诊断病理学杂志
月刊
1007-8096
11-3883/R
大16开
北京市东四南门仓5号
82-882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7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81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