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纯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得研发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迫在眉睫.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比容量可达250 mA·h/g,平均放电电压高于3.5 V,电化学特征明显优于钴酸锂和磷酸铁锂等传统的正极材料,是实现300 W·h/kg动力锂离子电池极具潜力的正极材料.不过,此类材料循环性能不佳,并伴随严重的电压衰退现象,主要原因是随着循环的进行材料表面结构重组,晶体结构发生了由层状结构向尖晶石结构的不可逆转化,导致锂离子迁移阻力增大,进而严重影响其电化学性能.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工作,本文主要从体相掺杂、表面包覆、材料微观结构设计以及晶面调控4个方面详细评述了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推荐文章
高能量尖晶石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高能量
尖晶石锰酸锂
掺杂改性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制备与改性研究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锰酸锂
部分新型高能量密度材料的国内研究进展
材料科学
高能量密度材料
有机合成
低共熔物
爆炸网络
熔铸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正极材料
锰酸锂
掺杂
电化学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能量密度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储能科学与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改性 电压衰退 循环稳定性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高比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专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403
页数 10页 分类号 TM911
字数 60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锋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14 2945 25.0 39.0
2 白莹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40 372 10.0 18.0
3 吴川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46 454 10.0 20.0
4 李雨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 6 1.0 2.0
5 赵慧春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1)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5)
  • 参考文献(1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8)
  • 参考文献(1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0)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改性
电压衰退
循环稳定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储能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2095-4239
10-1076/TK
大16开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81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57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