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某炼化厂实际产生的余热作为低温热源,参考低温热源物性及有机工质筛选原则,初选出7种适合该炼化厂低温余热发电的有机工质,以最大净输出功率为目标函数,考察过程的循环热效率、蒸发温度(压力)和废热排放量等工艺参数,对7种工质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工质R-600和R-152a在亚临界区域表现性能最佳,在超临界区域工质R-134a也表现出较好的性能,但亚临界有机朗肯循环表现出更好的热力学性能.对超临界和亚临界有机朗肯循环(ORC )过程中蒸发器内热传递过程做了分析,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对O RC系统工质流量、蒸发温度(压力) 、膨胀机进气温度和过热度等影响因素做了分析研究,为炼化厂低温余热回收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ORC发电技术在尿素装置高调水余热利用中的应用
尿素装置
高调水
余热
ORC发电
流程
技术参数
经济性分析
两种燃机双重余热ORC发电系统性能分析
燃机
余热、梯级利用
ORC
性能分析
补汽
有机透平
工质流量对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
有机朗肯循环
余热发电
热力学
循环水流量对ORC余热发电系统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
余热回收
有机朗肯循环
耗能工质
热力学过程
?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ORC发电技术在低温余热回收利用中的性能分析
来源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学科
关键词 有机工质 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 热传递 多因素分析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安全与环保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100,107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42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426.2018.03.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治红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57 326 11.0 15.0
2 丁晓明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5 1.0 2.0
3 黄昌猛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采气工艺研究所 3 6 2.0 2.0
4 裴廷刚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采气工艺研究所 2 4 1.0 2.0
5 刘统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采气工艺研究所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3)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有机工质
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
热传递
多因素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双月刊
1007-3426
51-1210/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华阳天研路218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7
总下载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