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高温测试平台测得氧化锆样品的介电常数值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曲线,确定氧化锆介电常数随温度突变的突变温度为600℃左右的基础上,针对微波烧结氧化锆低温段升温缓慢,浪费能量的缺点,提出在突变温度点转变烧结方式,突变温度前采用常规烧结,突变温度后采用微波烧结,即常规-微波混合烧结.分实验对照两组分别研究了常规烧结和常规-微波混合烧结两种烧结方式对氧化锆牙块的密度、维氏硬度、断裂韧性、双轴弯曲强度和半透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氧化锆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烧结相比,常规-微波混合烧结的氧化锆晶粒之间更为紧密,晶界结合更好,气孔少,材料烧结成瓷.在密度、维氏硬度、断裂韧性、双轴弯曲强度以及半透性方面常规-微波混合烧结均优于常规烧结.
推荐文章
氧化锆牙科陶瓷低温老化性能的研究
牙瓷料
氧化物
低温老化
预烧结对反应烧结多孔氮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
多孔氮化硅陶瓷
预烧结
介电性能
抗弯强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波烧结方法对常规预烧结牙科氧化锆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维氏硬度 断裂韧性 双轴弯曲强度 半透性 常规微波混合烧结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物理与生物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41
页数 8页 分类号 TQ174.6+52
字数 7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1037.2018.05.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葛晓辉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8 13 2.0 3.0
2 陈利祥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6 17 3.0 4.0
3 姜学军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5 9 2.0 2.0
4 穆阳阳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1 1 1.0 1.0
5 陆笑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1 1 1.0 1.0
6 周同同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1 1 1.0 1.0
7 徐韶鸿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3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维氏硬度
断裂韧性
双轴弯曲强度
半透性
常规微波混合烧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006-1037
37-1245/N
16开
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05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6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