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国地热能资源丰富,且实现了地热能资源大规模经济性利用.雄安地区应加快地热能开发,形成以地热能为主、多能协同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到2030年,雄安新区地热能占一次能源结构的比重达到30%,居民供暖占比超过90%.将地热能利用的“雄县模式”升级为地热能高质量开发利用的“雄安模式”,并推广到全国地热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为此,应尽快明晰地热能的作用和概念,建立完善地热能的管理和监管体制机制;加强资源勘查评价,摸清地热能资源家底,在雄安新区先行先试;依据《可再生能源法》,对中深层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地热能开发利用给予大力支持.
推荐文章
洛阳盆地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洛阳盆地
浅层地热能
地源热泵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镇江市浅层地热能地埋管地源热泵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
浅层地热能
适宜性分区
层次分析法
Arcgis
镇江市
完善我国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建议
地热能
开发利用
资源
建议
天水浅层地热能资源总量评价
地热
浅层地热能
资源总量估算
天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探索“雄安模式”,建立我国地热能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长效机制
来源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雄安模式 地热能 北方地区 长江经济带 长效机制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智库专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F206
字数 63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8425(s).2018.06.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爱民 11 143 6.0 11.0
2 李继峰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23 107 6.0 9.0
3 郝爱兵 25 441 11.0 20.0
4 唐金荣 65 680 15.0 24.0
5 周锦明 2 5 2.0 2.0
6 郭焦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42 53 4.0 5.0
7 王晓毛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4)
二级引证文献  (1)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雄安模式
地热能
北方地区
长江经济带
长效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月刊
1674-8425
50-1205/T
重庆杨家坪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65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115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