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黄季刚先生的发明之学,提出:发明之学是中国传统学术在乾嘉时代的理必原理下,发展和形成的中华学术之精华;而发现之学则是在西学东渐中,民国时期中国学者用来取代传统旧学(包括发明之学)的现代学术的新方法.文章进而指出:发明之学的理论背景是理性主义(Rationalism=乾嘉理必),发现之学的学理背景是实验主义和经验主义(Empiricism).胡适和傅斯年在发现之学的学术风尚和路线上,有着开时代的推创之功;而与此同时(或稍前及继后)的章黄之学,则对乾嘉理必的继承与发展有着自觉的、跨时代的科学贡献.文章在重温“今发现之学兴而发明之学替矣”的同时,提出“中国学术回归理性”的主张与呼唤!
推荐文章
从黄侃古韵表的变化中看黄侃古音思想
黄侃
韵表
系统
《广韵》
从黄侃古韵表的变化中看黄侃古音思想
黄侃
韵表
系统
《广韵》
黄球的发现与定位
拦截墙
探测器
旋转
定位概率
浅议《伤寒论》中的将息之法
伤寒论
将息之法
煎服法
药食相辅
药后观询
药后调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黄侃的“发明之学”与傅斯年的“发现之法”
来源期刊 励耘语言学刊 学科
关键词 乾嘉理必 材料主义 理性主义 发明之学 发现之法 学术范式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特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
页数 21页 分类号
字数 1612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胜利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27 176 7.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乾嘉理必
材料主义
理性主义
发明之学
发现之法
学术范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励耘语言学刊
半年刊
978-7-5077-4376-0
16开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200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3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