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川北医学院学报       
摘要:
目的:PEC感染结肠癌TC-7细胞致微绒毛损伤的毒力分子.方法:分别用EPEC野毒株、Ⅲ型分泌系统删除株(Δcfm-14)、束状菌毛删除株(ΔbfpA)、外膜蛋白删除株(Δeae)、效应分子Map删除株(Δmap)、效应分子Map和EspF联合删除株(Δmap espF)、外膜蛋白受体删除株(Δtir)及相应质粒互补株感染TC-7细胞,通过扫描电镜(SEM)检测细菌黏附及TC-7细胞微绒毛脱落损伤情况.结果:野生型EPEC感染时,大量细菌先局限性黏附,接着紧密黏附在TC-7细胞表面,细胞微绒毛大量脱落;ΔbfpA感染时,极少细菌黏附细胞,微绒毛完好,但补充表达BfpA后可以恢复到野生型表型;而Δcfm-14感染时,大量细菌局限性黏附,但微绒毛损伤轻微;Δeae或Δtir删除株感染TC-7细胞后,可见细菌呈局限性黏附,但细胞微绒毛大量脱落,相应质粒表达互补后可以恢复到野生型表型;而ΔespF或Δmap espF感染TC-7细胞后,有大量细菌紧密黏附,细菌下陷入微绒毛丛,但微绒毛损伤轻微,质粒表达互补可恢复删除株表型.结论:多个效应分子参与EPEC黏附,但EspF是造成微绒毛脱落损伤的重要分子.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结肠癌细胞微绒毛损伤的毒力分子研究
来源期刊 川北医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杆菌 Ⅲ型分泌系统 微绒毛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0-52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16.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18.04.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健 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46 93 5.0 7.0
2 林华 2 0 0.0 0.0
3 周诗璞 通江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致病性大肠杆菌
Ⅲ型分泌系统
微绒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川北医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5-3697
51-1254/R
大16开
1975-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6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80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