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不法原因给付制度没有解决截贿对象的归属问题,产生了截贿对象是否具有法益的论争,出现了本权说与占有说、法律的财产说与经济的财产说之间的对立.对截贿行为的评价必须立足截贿人的截贿行为,而非放在给付人的财产权是否值得刑法保护这一视角上.截贿行为侵犯了基本的财产秩序,具有可罚性和刑法介入规制的必要.形式上,截贿对象拥有财物属性,法益上看,截贿行为造成了财产损失,从维护财产秩序角度具有一般预防的必要,故截贿行为宜纳入侵财型犯罪予以规制.基于截贿行为与介绍贿赂行为的性质差异,以及与贿赂犯罪实行行为的寄生关系,截贿行为无法评价在介绍贿赂行为之中,宜区分为共犯与非共犯情形.对后者的规制,需立足我国财产犯罪刑法教义学,重视对“错误认识”“处分行为”的判断,区分诈骗罪与侵占罪,并依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对因截贿而出现的认识错误或行为偏差进行具体处断.
推荐文章
浅析刑法中的正当行为
正当行为
违法性阻却事由
安乐死
浅论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
刑法
量刑幅度
互联网非法集资行为的刑法规制探究
互联网
非法集资
刑法规制
基于刑法视野下的维权行为探讨
刑法
维权
敲诈勒索
合法权益
违法事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截贿”行为的刑法评价问题研究
来源期刊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截贿 不法原因给付 刑法评价 处断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法学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72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111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788X.2018.02.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建华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39 421 12.0 20.0
2 熊明明 7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9)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2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截贿
不法原因给付
刑法评价
处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7-788X
62-1129/D
大16开
兰州市安宁西路6号
54-95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7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75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