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秸秆碳氮比是影响其养分释放和还田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秸秆还田条件下,如何合理施用氮肥是秸秆利用的关键问题.研究玉米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量氮肥后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对于指导秸秆还田和培肥土壤有重要意义.[方法]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旱地试验田进行尼龙袋大田填埋试验,供试土壤为红壤.尼龙袋装土200 g(以风干土计),共设置6个处理:CK、低量尿素0.157 g (N1)、高量尿素0.939 g(N2)、玉米秸秆9 g (S)、玉米秸秆+低量尿素(SN1)、玉米秸秆+高量尿素(SN2).S、SN1和SN2处理中混合物的碳氮比分别为53∶1、37∶1、15∶1.填埋后分别于7、14、21、28、49和150 d取样,分析不同碳氮比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SMBC和SMBN)、微生物熵(SMBC/SOC)及微生物量碳氮比(SMBC/SMBN)等随时间的变化及处理间差异.[结果]SMBC和SMBN均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分别在21d和14d达到最大值.还田150 d时与CK相比,秸秆还田各处理SMBC增加了4~5倍,SMBN增加了6~8倍.S、SN1和SN2处理的SMBC 6次取样的平均值分别为1425、1379和1462 mg/kg,约为其他处理的10倍;SMBN分别为172、181和193 mg/kg,约为其他处理的8倍;微生物熵分别为3.57、3.41和3.57,约为其他处理的2.8倍,S、SN1和SN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N1、N2的SMBC/SMBN显著低于S处理.在28d前,S、SN1和SN2处理间SMBC/SMBN值差异不显著,28d后S处理显著高于SN1和SN2;150 d时S处理SMBC/SMBN值约为10,SN1和SN2处理约为6.[结论]玉米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SMBC、SMBN和微生物熵.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均会降低SMBC/SMBN值,且氮肥用量越大比值越低.当秸秆还田时,将碳氮比调整到37∶1不能满足微生物对氮的需求,因此在南方红壤秸秆还田时要补充氮素.
推荐文章
不同凋落物配比对杉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杉木人工林
凋落物配比
土壤微生物量
施用控释氮肥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控释氮肥
水稻土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外源Cd胁迫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红壤
镉污染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红壤小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微生物量
坡位分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秸秆与氮肥不同配比对红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来源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水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熵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4-1580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57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4/zwyf.1816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0)
共引文献  (561)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19)
二级引证文献  (3)
196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9(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5(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秸秆还田
氮肥水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月刊
1008-505X
11-3996/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169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4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355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