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介绍了前庭性偏头痛研究历史背景,简述了欧洲对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与诊疗共识的最新进展,回顾了中医学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辩证施治、遣药经验、体质辨识、针药同治等方面的文献总结,分析了中医和西医在诊疗该病中应该遵循的规律与规范,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还没有适合中国人的“前庭性偏头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缺乏全国范围内对该病的多中心随机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西药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的重视和规范指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过复习文献得出了治疗前庭性偏头痛首选要达到精准诊断,注意合并症与病,综合疗法是原则,中西医并重,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方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提出了认知疗法与中医的医师疗法、体质辨识、养生保健治未病结合起来,独创了“调中致和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新理论和法则,也就是强调采用“调”(Adjusting)法:即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达中和的中医治病不用对抗性思维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医案的总结、分析表明该法临床疗效确切,但变化复杂,更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循证研究,值得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中西医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
偏头痛
中医
西医
发病机制
治疗
小儿偏头痛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
小儿
偏头痛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53例
偏头痛
活血化瘀通络
星状神经节阻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前庭性偏头痛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策略
来源期刊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中西医结合 调中致和法 医师疗法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0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47.2
字数 46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9006.2018.02.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永东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 26 28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0)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前庭性偏头痛
中西医结合
调中致和法
医师疗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季刊
1674-9006
51-1726/Z
16开
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
201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7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