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河流非岩溶区断面和岩溶区断面生物地球化学昼夜变化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水生生物对岩溶区河水碳汇作用的影响,于2016年10月30日-2016年11月1日,在广西桂林漓江干流非岩溶区的峡背和岩溶区的省里设置两个监测点同时开展了为期48小时的高分辨率在线监测和高频率取样工作,研究其水文参数(电导率(EC)、水温(T)、pH以及Ca2+、HCO3-、NO-3等离子和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等水化学参数的昼夜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1)峡背和省里两断面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但水文地球化学昼夜变化过程不同:省里断面的物理化学参数昼夜变化显著,T、pH、DO、SIC白天上升夜间下降,Ca2+、HCO3-的质量浓度和EC、p(CO2)白天降低、夜晚上升;而峡背断面理化指标昼夜变幅小,这与峡背断面处于岩溶区与非岩溶区交界处,非岩溶河流汇入、生物量较小等环境特征有关.(2)省里断面营养元素(NO3-、SO42-、Cl-、Na+)昼夜变化过程主要受水生植物同化作用控制,呈现白天降低、夜间升高的变化规律.(3)峡背断面和省里断面TOC与DOC白天上升、夜间下降,最高日变化幅度可达79%和61%,利用端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省里断面和峡背断面内源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别为91.99%和88.39%,省里断面和峡背断面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利用HCO3-作为无机碳源的比例为67.42%~99.75%和57.76%~69.78%,平均值分别为79.54%和63.13%.(4)省里断面溶解无机碳(DIC)变化范围为67.1~115.9 mg·L-1,平均值为96.5 mg· L-1,呈现白天下降夜间上升的变化.δ13CDIC变化范围-7.8‰~-9.9‰,平均值为-8.9‰,表现为白天偏重、晚上偏轻的动态变化,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9).研究表明省里断面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钙沉降是控制DIC昼夜变化的主导因素.通过估算监测期间省里断面光合作用DIC转化速率平均值为1.2×10-5 mmol· L-1·S-1,Ca2+离子的沉积速率平均值为0.18×10-5mmol· L-1·S-1.因此,岩溶区河段水生生物光合作用及其固碳能力较非岩溶区河段明显增强.
推荐文章
岩溶区河流水化学昼夜变化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河流
水化学昼夜变化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岩溶
碳汇效应
水生植物对岩溶水化学日变化的影响——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为例
水化学
日动态变化
水生植物
光合作用
根呼吸作用
温度
重庆岩溶地下河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岩溶地下河
地下水
水文地球化学
环境影响
重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生植物对岩溶区河水地球化学昼夜变化的影响——以漓江为例
来源期刊 中国岩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漓江 水化学 昼夜动态变化 水生植物 内源有机碳 碳同位素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1-514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593
字数 104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32/karst201804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奇岗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1 0 0.0 0.0
2 赵海娟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2)
共引文献  (219)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0(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7(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11(7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9)
2012(4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3(2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4(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漓江
水化学
昼夜动态变化
水生植物
内源有机碳
碳同位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岩溶
双月刊
1001-4810
45-1157/P
大16开
广西桂林市七星路50号岩溶研究所
33543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1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1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