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依据入炉煤的理化指标、镜质体反射率分布等煤岩分析结果所制定的试验入炉煤配煤方案进行相应的工业实验,根据试验炉的装煤高度、实际结焦时间、试验期间焦炉横排温度测试结果,通过对不同结焦时间下焦炭热强度波动规律的分析,探讨同一配比入炉煤焦炭热性能指标随结焦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总结其主要影响因子及影响范围,优化不同炼焦条件下的配比方案以降低生产成本.研究表明:在焦炉热工操作和配煤方案稳定的基础上,焦炭热强度随着结焦时间的延长而存在规律性变化,适当延长结焦时间可明显改善焦炭的热性质,可考虑通过延长结焦时间、适当降低入炉煤工艺指标以降低配煤成本;即对于改善焦炭的热性质,30 h~32 h为较理想的结焦时间.
推荐文章
结焦时间与焦炭热态指标关系的运用研究
捣固炼焦
结焦时间
焦炭反应性
焦炭反应后强度
相关性
预测
主焦煤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
主焦煤
焦炭热性能
影响
结焦时间与焦炭质量关系的20kg小焦炉实验分析
结焦时间
焦炭质量
反应后强度
热态强度
冷态强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结焦时间对焦炭热强度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煤质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焦炭热强度 结焦时间 配煤方案 入炉煤 焦炉横排温度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煤质研究与评价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8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52
字数 10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7677.2018.05.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焦炭热强度
结焦时间
配煤方案
入炉煤
焦炉横排温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质技术
双月刊
1007-7677
11-3862/TD
16开
北京市和平里青年沟东路5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内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3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88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