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拟合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压力-容积环并计算相关参数,研究右心室-肺动脉耦合的相关机制.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住院的34例PAH患者以及5例卵圆孔未闭拟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患者,根据肺动脉平均压分为三组:对照组(5例),肺动脉平均压<25 mmHg(即卵圆孔未闭患者,1 mmHg=0.133 kPa);A组(9例),25 mmHg≤肺动脉平均压<50 mmHg;B组(25例),肺动脉平均压≥50 mmHg.PAH入组标准遵照最新的欧洲PA H指南,所有入组患者实施侵入性导管压力检查及磁共振成像(M R I)检查,通过GetData软件将压力进行数字化处理,CMRtools 3D导出右心室-容积的数据,拟合压力-容积环并计算最大压力(Pmax)、收缩末期弹性(Ees)、动脉弹性(Ea)等相关参数.比较三组患者压力-容积环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 B组患者右心室Pmax显著高于对照组[(207.88±65.67)mmHg比(53.05±12.87)mmHg,P<0.05]、A组[(207.88±65.67)mmHg比(134.73±26.38)mmHg,P<0.05],A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34.73±26.38)mmHg比(53.05±12.87)mmHg,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Ees较对照组[(1.39±0.91)比(0.60±0.28),P>0.05]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Ees显著高于对照组[(1.53±0.97)比(0.60±0.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Ea显著高于对照组[(1.34±0.74)比(0.39±0.15),P<0.05],而Ees/Ea显著低于对照组[(1.12±0.47)比(1.62±0.5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AH早期,右心室保持了最初的收缩力,能够克服轻微增高的后负荷,右心室-肺动脉耦合效率良好,随着肺动脉平均压力进一步升高,右心室后负荷增强,需通过进一步加强收缩力来对抗后负荷的升高,而收缩力增强的幅度并不能抵抗后负荷的变化,因此出现右心室-肺动脉耦合效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