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经外侧裂岛叶(TS-TI)及颞叶皮质(TC-TT)手术入路的单侧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术后锥体束损伤程度进行分级比较,结合日常生活活动(ADL)质量标准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判断该两种手术入路优劣.方法 连续性前瞻性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3例首次发病的单侧高血压基底节区壳核出血患者,入院时血肿体积26 ~ 45 ml.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31例)患者采用TS-TI入路,B组(32例)患者采用TC-TT入路,术者为同一位医师.排除术后再出血者(A组4例,B组7例),实际纳入患者共52例,A组27例,B组25例.DTI检查为术后5 ~8d,影像数据经PHILIPS Extended MR Workspace 2.6.3.4(EMW 2.6.3.4)软件进行后处理,重组双侧锥体束,分别观察锥体束损伤程度及其与血肿、手术入路关系;利用ADL质量标准评价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两组术后锥体束损伤分级行秩和检验,术区再出血例数、ADL质量标准评价行x2检验.结果 A组术后再出血率(12.9%,4/31)与B组(21.9%,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7,P=0.545).术后A组锥体束损伤程度轻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0.00,P=0.004);术后两组ADL质量评价比较,A组术后预后良好率(81.5%,22/27)优于B组(56.0%,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7,P=0.047).结论 利用DTI观察血肿病灶与锥体束的三维立体关系,可判断锥体束受损程度;TS-TI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在术后锥体束损伤及ADL质量方面优于TC-TT入路.
推荐文章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和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壳核出血疗效比较
外侧裂岛叶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壳核出血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对比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外侧裂-岛叶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血肿清除率
骨瓣复位率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底节
高血压脑出血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经颞叶皮质入路
临床疗效
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行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经颞叶皮质入路
高血压脑出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经外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锥体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预后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出血 壳核出血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锥体束 外侧裂岛叶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9-133,139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43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5921.2018.03.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东东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84 274 8.0 13.0
2 李成勋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2 47 5.0 6.0
3 李定君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14 37 4.0 5.0
4 顾应江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 20 18 3.0 3.0
5 侯小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9 19 3.0 4.0
6 曾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10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1)
共引文献  (5313)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8)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8(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0(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弥散张量成像
脑出血
壳核出血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锥体束
外侧裂岛叶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月刊
1672-5921
11-5126/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80-155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8706
期刊文献
相关文献
推荐文献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