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索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失败后下肢力线异常对关节功能的影响和平衡关节面与下肢力线的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2例胫骨平台Schatzker Ⅵ型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翻修的病例资料.初次内固定手术后,连续随访1年,明确失败及翻修指征.翻修术前行患膝三维CT扫描、负重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感染指标筛查、步态录像、关节主被动活动度、标准正侧位X线片及下肢负重位力线测量(胫股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术中先通过内侧入路探查并清理骨折端,双平面截骨,撑开抬高截骨面纠正内翻畸形,恢复关节面平整,自体髂骨植骨,术后快速康复通道.观察患者翻修术前、术后7d、6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双下肢全长X线片,患肢膝关节评分(KSS).记录所有内固定周围感染、伤口表面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关节主被动活动度,双下肢负重位力线,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SF-36评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回归检验.结果 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肢KSS优和良21例,步态恢复正常,差1例,跛行步态.无深部感染病例,未出现皮肤坏死,1例术后2d出现皮肤周围少量水泡,经消肿、冷敷治疗5d后消失.是否恢复力线病例的KSS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00,P=0.000).翻修后膝关节关节主被动活动度、KSS和SF-36评分随患者下肢力线纠正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关节面恢复平整,解剖角度恢复,后倾角度个体差异较大,但后倾角的恢复与KSS和SF-36评分间相关性差(P>0.01).结论 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失败后的翻修手术应关注膝关节下肢力线的恢复,适度矫枉过正的截骨和充分恢复关节面高度都能给术后膝关节功能带来益处.翻修手术的患者都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更早期的心理干预、更积极的康复指导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