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伤痕电影是中国电影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历史问题进行反思的产物。1970年代末,电影人的主体性日益觉醒,他们高举尊重艺术规律、发扬艺术民主的大旗,创作的电影数量激增,推动了电影管理体制的改革。但与此同时,关于伤痕电影如何处理好创痛与信心、个体与集体、人性与党性等主题的争论也一直存在着。进入1980年代后,以历史创伤为主题的伤痕电影必须要昭示光明、不能因真实性而偏离倾向性等主张成为电影创作的指导性意见。《苦恋》之后,伤痕电影数量迅速减少,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伤痕电影因表现内容紧扣时代痛点,表现手法极富感染力,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塑造了共和国历史的集体记忆。但在记录、反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问题之时,伤痕电影往往流于个体控诉、政治批判、情感宣泄、人性探查,控诉消解了责任,批判代替了反思,宣泄被导向遗忘,人性疏离了政治性,既未能完成真实的伤痕再现,也未能有效地抚平历史创伤。
推荐文章
探究冯氏电影《芳华》的年代叙事表现
青春
如歌
芳华
电影清流
论新时期的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
内涵
紧迫性
措施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
生活化
结合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转折年代的和声与沉声——新时期之初的伤痕电影
来源期刊 文化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伤痕电影 历史反思 创伤书写 电影批评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6-180
页数 15页 分类号 J909.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宇英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4 35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痕电影
历史反思
创伤书写
电影批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化研究
季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2985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