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年来由于生物炭具有碳素稳定性强和孔隙结构发达等特性,其在土壤固碳减排方面的作用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当生物炭进入土壤环境后最终是增加土壤碳的储存还是促进土壤碳的排放?目前学术界对该问题仍存在争议.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及其机理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本文在分析生物炭自身碳素组分和稳定性、孔隙结构及表面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添加生物炭对土壤本底有机碳矿化产生激发效应的研究进展,分别阐述了产生正激发和负激发效应(即促进和抑制矿化)的机制机理,认为正激发效应主要是基于生物炭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生物炭中易分解组分的优先矿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土壤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而负激发效应主要是基于生物炭内部孔隙结构和外表面对土壤有机质的包封作用和吸附保护作用、生物炭促进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的稳定化作用、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及其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后对今后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物炭在土壤固碳减排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棉秆炭特性及其对灰漠土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效应
棉杆炭
灰漠土
有机碳矿化
激发效应
生物质炭施用对不同深度稻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生物质炭
深层土壤
水稻土
有机碳矿化
城市污泥生物质炭对豫东黄泛平原风沙土耕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
豫东黄泛平原
风沙土
城市污泥生物质炭
有机碳矿化
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研究进展
激发效应
有机碳
驱动因子
机理
定量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有机碳 激发效应 矿化作用 固碳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综合评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4-320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87/j.1001-9332.201801.02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9)
共引文献  (180)
参考文献  (4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86)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4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1(40)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2(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3(1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1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11)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1)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3)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15)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炭
土壤有机碳
激发效应
矿化作用
固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生态学报
月刊
1001-9332
21-1253/Q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9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4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3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