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抗日战争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成熟及在多方面展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在深刻总结以往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大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包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宗旨观,坚决依靠人民群众的人民主体观,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人民动力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方法。党的七大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出系统总结并使之得以确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确立,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重要思想,并为党通过群众路线凝聚人民和民族的力量、夺取抗日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推荐文章
胡锦涛"为民"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胡锦涛
"为民"思想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权力观
情意观
利益观
毛泽东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
邓小平
比较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究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基本原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抗日战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确立——以毛泽东的若干著作为研究视角
来源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3-169
页数 7页 分类号 D26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童贤东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9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双月刊
2096-1138
10-1351/A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2层
82-624
20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8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1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