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造山带和盆地是在时空发展和形成机制上具有密切联系的构造系统.青藏高原内部晚三叠世古特提斯造山带的形成,对北缘的塔里木盆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导致了盆地内部西昆仑山前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冲断构造变形,而这一冲断构造变形所形成的古构造—古地貌对后期侏罗—白垩纪的沉积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决定了该地区的油气分布.本文基于对西昆仑山前露头区中生代地层分布详细的野外考察和盆地覆盖区钻井资料的整理,结合对盆—山结合带清晰地震剖面的详细解释,开展西昆仑山前的晚三叠世古构造特征及侏罗—白垩纪沉积充填过程研究,以期揭示晚三叠世的古构造-古地貌特征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通过研究发现,西昆仑山前地区发育晚三叠世前陆褶皱冲断带,冲断带根部发育基底卷入构造,锋带发育叠瓦状构造;古生界受逆冲断裂控制,形成一系列的北陡南缓的背斜隆起,冲断带前锋位置与新生代构造前锋位置相近.三叠纪末古地貌形态由于特提斯造山带的强烈隆升,总体呈南高北低的地貌形态,但是褶皱冲断构造带受地表风化剥蚀作用,背斜核部形成南缓北陡的古隆起,而断层破碎带形成南陡北缓的洼地,是侏罗系发育前的基本地貌格架.早侏罗世受特提斯造山带造山后伸展的影响,西昆仑山前发育4个箕状断陷,控陷断层发育于古造山带一侧;受大型控陷断层的影响,在断陷内部呈北高南低的地形特点,断陷内侏罗系逐渐向北部斜坡超覆.晚三叠世形成的古构造-古地貌与早侏罗世断陷叠加形成的古地理格架一直控制了侏罗纪-早白垩世的沉积,直到晚白垩世沉积时才没有起到控制作用.
推荐文章
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盆地演化及其对构造运动的响应
华北东部
侏罗-白垩纪
盆地演化
燕山运动
渤海海域侏罗-白垩纪沉积与构造演化
渤海海域
侏罗-白垩纪
沉积
构造
构造演化
西昆仑山前晚新生代磨拉石时代及意义
西昆仑山
磨拉石
青藏高原
隆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昆仑山前晚三叠世古构造特征及对侏罗—白垩纪沉积的控制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构造 古地貌 沉积作用 晚三叠世 侏罗—白垩纪 西昆仑山前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自由投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05-1418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542
字数 87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17/dzkx.2018.08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5)
共引文献  (189)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0(3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2(2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3(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5(2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构造
古地貌
沉积作用
晚三叠世
侏罗—白垩纪
西昆仑山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