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CD40基因多态性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入院患者160例作为病例组,分为无斑块组70例(Ⅰ组)、稳定性斑块组35例(Ⅱ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55例(Ⅲ组),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PCR-RFLP检测CD40-1C/T基因多态性.结果:①病例组CC基因型频率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②Ⅰ组CC基因型频率的表达水平要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③病例组C等位基因频率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④Ⅰ组C等位基因频率的表达水平要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⑤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LDL、Hcy和C等位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CD40基因-1位点碱基的改变与AS斑块的性质相关,即C等住基因的出现使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发生.
推荐文章
ABCA1基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ABCA1基因
R219K多态性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TIMP-3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病的相关性研究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患者RYR-3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高血压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兰尼碱受体-3
基因多态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D40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事件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黑龙江医药科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CD40基因多态性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卒中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3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27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0104.2018.06.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慧 57 144 7.0 9.0
2 侯丽淳 65 149 7.0 9.0
3 石磊 27 100 5.0 9.0
4 王辰 44 108 6.0 7.0
5 秋大成 3 9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5)
共引文献  (4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D40基因多态性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卒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黑龙江医药科学
双月刊
1008-0104
23-1421/R
大16开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南德祥街409号
14-193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94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75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