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全孔隙结构特征,选取6组煤样分别进行煤镜质组反射率R0,max测试、压汞实验和低温氮吸附试验,并联合压汞-低温液氮吸附试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种试验的联用孔径分界点分别为BD01(38.4 nm)、PMBK07(46.8 nm)、HBM03(35.0 nm)、ZZ01(45.8 nm)、SHE02(34.6 nm)、FH03(23.8 nm);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煤样全孔隙总孔体积整体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且受煤中可见孔及裂隙的控制作用明显.微孔对全孔隙总孔比表面积贡献最大,且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总孔比表面积呈"W"型变化,到无烟煤FH03(Ro,max=3.77%)阶段达到最大值;试验所测煤样的孔隙形态与变质程度关系不明显,孔隙多以开放孔为主且孔隙连通性较好.无烟煤FH03孔隙中较多发育两端开放的平行板状微孔.
推荐文章
中低阶煤孔隙结构特征的氮吸附法和压汞法联合分析
氮吸附法
压汞法
联孔分布
全孔径
中低阶煤
煤的多尺度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
多尺度孔隙结构
扫描电镜
液氮—压汞联合实验
恒速压汞
渗透率
变质程度
煤变质程度对煤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
变质程度
控制
储集层
孔隙度
孔隙结构
比表面积
实验室试验
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Ⅰ) --煤孔隙结构与固气作用
沁水盆地
孔隙
吸附
固气作用
岩石学
结构
分子大小
分子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压汞和低温氮吸附联合试验的不同变质程度煤全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 煤矿安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压汞 低温氮吸附 分界点 变质程度 全孔隙结构特征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9
页数 5页 分类号 TD7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7)
共引文献  (118)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8)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压汞
低温氮吸附
分界点
变质程度
全孔隙结构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矿安全
月刊
1003-496X
21-1232/TD
大16开
辽宁省抚顺市经济开发区滨河路11号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289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73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