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应用显微影像技术观察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红细胞超微形态学变化,为红细胞损伤和亚损伤提供超微形态学证据.方法 收集本中心2016年3月到2016年8月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液标本.使用不同显微技术(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超微形态学改变(红细胞畸形率、红细胞长度、宽度、高度、洞深、表面粗糙度等)以及红细胞膜的完整性(丝状激动蛋白分布).结果 与健康成人对照组相比,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红细胞微观形态学参数除表面粗糙度外,其它微观形态学参数(高度、宽度、洞深、粗糙度)没有明显变化.在经历体外循环术后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部分红细胞出现肿胀、固缩、变形、破裂以及红细胞碎片,出现各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棘型、口型、靶型、椭圆形、薄型等).红细胞膜表面光滑度改变,细胞表面出现高低起伏大小不等的凸起颗粒使细胞膜表面粗糙度增加,同时细胞表面丝状激动蛋白分布改变,细胞结构呈现解聚状态,不能形成完整的荧光环,红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结论 超微形态学改变为夹层疾病和体外循环引起红细胞损伤提供了新的形态学证据.红细胞表面粗糙度可以作为新的参数来评估红细胞损伤以及亚损伤.
推荐文章
主动脉夹层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主动脉疾病
病理学
动脉瘤,夹层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主动脉夹层
症状
D-二聚体
CT血管成像
诊断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红细胞超微形态学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红细胞形态 体外循环 原子力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3-267,277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43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498/j.cnki.chin.j.ecc.2018.05.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宏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 88 229 8.0 12.0
2 邓丽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 17 24 3.0 4.0
3 杨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 15 28 3.0 5.0
4 苏晶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 2 0 0.0 0.0
5 胡光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 2 0 0.0 0.0
6 陈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细胞形态
体外循环
原子力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双月刊
1672-1403
11-4941/R
大16开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82-433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6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4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