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提出了一种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对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热力性能分析,分析了发生温度、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吸收温度及喷射器效率对系统COP的影响.与传统单效式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对比,得出了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COP最大时喷射器压缩比最佳值随发生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传统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可利用更低品位的热源,在热源温度为75℃时仍能正常工作;高、低压喷射器压缩比最佳值随发生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逐渐接近于1,且低压喷射器最佳压缩比总是高于高压喷射器的最佳压缩比,在较低热源温度工况下,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相比传统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节能效果显著.
推荐文章
吸收-喷射与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热经济学比较
制冷循环
热经济性
年度总成本
光热光电喷射-直接蒸发复合制冷系统性能
制冷系统
喷射
蒸发
太阳能
光热光电
基于一维模型的喷射制冷系统性能计算分析
喷射制冷
性能
热力参数
面积比
制冷剂
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应用性能模拟
太阳能喷射制冷
太阳能保证率
性能
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热力性能与节能分析
来源期刊 节能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 节能 喷射 热力系数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节能技术与产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1
页数 5页 分类号 X706
字数 319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7948.2018.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海龙 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 31 252 9.0 14.0
2 刘恩海 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 26 33 3.0 4.0
3 袁铁锁 6 3 1.0 1.0
4 赵坤正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3 4 1.0 1.0
5 袁辉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
节能
喷射
热力系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节能
月刊
1004-7948
21-1115/TK
大16开
沈阳市东陵区朗月街2甲号1006室
8-150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82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211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