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摘要: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植物与土壤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促进寄主植物对养分尤其是磷(P)的吸收.间作在提高土壤P素利用及增产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三室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在玉米/大豆间作种植体系下,对菌丝室进行不同形态P处理[不施P(P0)、施用无机磷(IOP50)、施用有机磷(OP50)],同时在根室进行不同AMF处理[不接种(NM)、接种Funneliformis mosseae(FM)],研究了不同外源形态P添加和AMF处理下,菌根作物对菌丝室红壤中不同形态P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FM-IOP50处理相比,间作-FM-IOP50处理下的玉米P吸收量显著增加150.2%,大豆P吸收量增加24.5%;除大豆单作-P0处理外,接种FM均明显降低菌丝室土壤有效磷含量.除大豆单作-FM处理外,施用IOP50使土壤有效磷含量在单作条件下最高,而在间作条件下则最低.对红壤P形态的分级结果表明,接种AMF均一定程度增加了Ca2-P、Al-P、Org-P、O-Al-P、Ca10-P的含量,而间作则显著提高了作物对土壤Ca2-P、Fe-P的吸收;相比其他处理,土壤Ca2-P、Org-P、O-Al-P含量在间作-FM-IOP50组合处理下较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Ca2-P与玉米植株P吸收量呈显著负相关,而O-Al-P与大豆植株P吸收量呈显著负相关.总之,接种FM、磷肥施用与间作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宿主作物对P的吸收累积.其中间作-FM-IOP50组合是促进间作玉米生长、P素吸收及Ca2-P、Org-P、O-Al-P增加的最佳组合,通过促进无机磷的活化而改善作物对P素的吸收利用,有效削减土壤P素的残留,若将其应用于滇池流域,可望减少P素的流失.
推荐文章
分室磷添加下菌根对滇池流域红壤间作玉米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
滇池流域
红壤
玉米
间作
丛枝菌根真菌
磷添加
磷吸收利用
生长
铁还原菌对红壤菜地土壤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铁还原菌
磷形态
转化
红壤菜地
长期施肥对红壤不同形态碳的影响
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C
矿化碳
C素有效率
C库管理指数
秸秆覆盖对红壤旱地间作生态系统小气候的影响
红壤旱地
秸秆覆盖
间作生态系统
小气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间作作物菌根菌丝对红壤磷形态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学科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间作 玉米 大豆 磷形态 磷吸收 土壤有效磷
年,卷(期) 2018,(11)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4-1633
页数 10页 分类号 S344.2|S5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930/j.cnki.cjea.1804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5)
共引文献  (456)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62)
二级引证文献  (3)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2(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3(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5(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丛枝菌根真菌(AMF)
间作
玉米
大豆
磷形态
磷吸收
土壤有效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月刊
2096-6237
13-1432/S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901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