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辽东黄花甸—苏子沟地区南辽河岩群里尔峪岩组主要为一套原岩以含硼火山-沉积夹陆源碎屑岩的变质岩石组成,岩石类型主要为长英质粒状岩石(浅粒岩-变粒岩组合).前人长期在该活动带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区域构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以及构造演化等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是,有关其里尔峪岩组的变质作用时代、沉积时代、源区特征以及辽河岩群乃至整个胶-辽-吉活动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和形成的构造演化过程长期以来存在着裂谷开启-闭合模式、弧-陆碰撞模式和陆-陆碰撞模式的争论.笔者旨在辽东黄花甸-苏子沟等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黄花甸—苏子沟地区里尔峪岩组的透闪斜长变粒岩、电气黑云二长变粒岩和黑云斜长变粒岩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锆石阴极发光图像特征和锆石U-Pb(LA-ICP-MS,下同)年代学测试,综合限定研究区里尔峪岩组变质沉积岩的物质来源、原岩形成时代及变质变形时代.测试结果显示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具核-边结构,核部具振荡环带,Th/U值较高(Th/U=0.02~2.37),表明部分锆石来源于岩浆,少部分锆石来源于后期的变质变形作用.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别得到~1 900 Ma、~2 182 Ma和~2 511 Ma三个主峰值以及~2 030 Ma、~2 076 Ma、~2 110 Ma、~1 900 Ma、~2 312 Ma、~2 452 Ma、~2 715 Ma、~2 796 Ma、~3 537 Ma等8个次峰值.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研究区里尔峪岩组的原岩形成时代应晚于~2 030 Ma,其沉积作用应发生于2 030~1 946 Ma;峰期变质作用年龄为~1 900 Ma,变质变形作用应发生于1 837~1 946 Ma.该区里尔峪岩组碎屑锆石的年龄频谱特征显示,其沉积物主要来源于胶-辽-吉活动带内2 000~2 200 Ma的中酸性岩浆岩、辽吉花岗岩及辽河岩群火山岩,少部分来自北侧龙岗地块的太古宙结晶基底.胶-辽-吉活动带至少还存在一期2 000~2 100 Ma的中酸性岩浆活动.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辽东黄花甸—苏子沟地区南辽河岩群里尔峪岩组变沉积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 西北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里尔峪岩组 碎屑锆石 LA-ICP-MS U-Pb年代学 地质意义 辽东黄花甸-苏子沟地区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132
页数 19页 分类号 P597
字数 73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6248.2018.04.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长纯 25 50 5.0 5.0
2 杨仲杰 21 31 3.0 5.0
3 赵岩 23 51 4.0 6.0
4 姜春宇 8 4 1.0 1.0
5 邓颖 1 0 0.0 0.0
6 王晓晗 5 1 1.0 1.0
7 苏特 4 0 0.0 0.0
8 豆世勇 6 1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3)
共引文献  (179)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8(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2(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8(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2(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里尔峪岩组
碎屑锆石
LA-ICP-MS U-Pb年代学
地质意义
辽东黄花甸-苏子沟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北地质
季刊
1009-6248
61-1149/P
16开
西安市友谊东路438号
52-285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80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