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刺激单穴与腧穴配伍对对氯苯丙氨酸(PCPA)致失眠大鼠血清内源性睡眠-觉醒调节相关因子白介素-1β(IL-1β)、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前列腺素D2(PGD2)、褪黑激素(MLT)和皮质酮(CORT)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单穴与腧穴配伍对失眠的调节效应差异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神门组、百会组、三阴交组、神门-百会-三阴交组(配伍组),每组9只.采用连续2 d腹腔注射PCPA悬浊液(300 mg/kg)建立失眠大鼠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电针"百会"或双侧"神门""三阴交""神门+百会+三阴交"穴,每次30 min,1次/d,连续4 d.治疗后比较各组大鼠睡眠潜伏期(SL)和睡眠时间(ST);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BDNF、MLT、PGD2和CORT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SL明显延长(P<0.01),ST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神门组、百会组与配伍组的SL均显著缩短(P<0.05,P<0.01),各单穴组与配伍组ST明显延长(P<0.05,P<0.01);与各单穴组相比,配伍组大鼠的SL明显缩短、ST显著延长(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1β、BDNF、PGD2和MLT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CORT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单穴组和配伍组血清IL-1β、BDNF、PGD2和MLT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CORT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配伍组IL-1β、BDNF、PGD2的含量显著高于百会组和三阴交组(P<0.05),MLT的浓度显著高于所有单穴组(P<0.05),CORT的浓度明显低于神门组和三阴交组(P<0.05).结论:电针单穴"神门""百会"或"三阴交"和腧穴配伍均可改善大鼠的睡眠状况,此效应可能与提高血清中IL-1β等促睡眠因子和下调促觉醒因子CORT的含量有关,并且腧穴配伍应用的调节作用总体上要优于单穴.
推荐文章
电针心包经穴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的影响
脑缺血
电针
心包经穴
肺经穴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抑制因子
神经修复
电针腧穴对肾绞痛大鼠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电针
肾绞痛
大鼠
针刺镇痛
血栓素 A2
前列环素
血清素
针刺完骨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血管性痴呆(VD)
海马
细胞因子
针刺
完骨穴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电针百会、风府穴对脑I/R损伤大鼠海马区CPG15表达的影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PG15表达
神经可塑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针单穴与腧穴配伍对失眠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等睡眠-觉醒相关因子含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针刺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失眠 电针 腧穴配伍 促睡眠因子 促觉醒因子 外周血
年,卷(期) 2018,(10) 所属期刊栏目 机制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1-656
页数 6页 分类号 R245.9+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702/j.1000-0607.1803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永升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35 153 7.0 10.0
2 谭连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13 120 6.0 10.0
3 乔丽娜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15 145 9.0 12.0
4 高巧玲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7 39 4.0 6.0
6 姜研舒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5 18 2.0 4.0
10 史亦南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1 15 1.0 1.0
13 杨娇娇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2 1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1)
共引文献  (265)
参考文献  (3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6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9(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2(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3(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4(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5(25)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6(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9)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失眠
电针
腧穴配伍
促睡眠因子
促觉醒因子
外周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针刺研究
月刊
1000-0607
11-2274/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2-17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7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45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