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天然更新针阔混交林群落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生物量模型估算出的碳汇量,对小兴安岭天然更新针阔混交林碳汇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50年无人为扰动的天然更新演替,混交林的结构状态还是以阔叶树种为主,针叶树种比例低、重要性差;对群落碳汇作用贡献最大的仍然为先锋树种白桦(12693.88kg/hm2),但水曲柳(7175.95kg/hm2)碳汇能力的提升说明群落在向着有利于针阔混交的方向发展;水平结构上白桦和色木槭在8~10cm,水曲柳在10~12cm径级下碳累积量达到最大,之后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其余树种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垂直结构上,优势种总固碳量随着树高级的升高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白桦在14~16m树高级达到碳汇量最大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冠层投影面积分级下碳汇积累量规律不明显.
推荐文章
季节增温方式对小兴安岭红松针阔混交林演替的潜在影响
气候变化
季节增温方式
红松针阔混交林
演替
潜在影响
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择伐后土壤呼吸动态变化
择伐
土壤呼吸
针阔叶混交林
动态变化
1901-2008年小兴安岭森林NPP估算
净初级生产力( NPP)
林分年龄
InTEC模型
气候
大小兴安岭林区不同林型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大小兴安岭
森林
土壤养分
土壤质量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兴安岭天然更新针阔混交林碳汇结构特征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林副特产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天然更新 针阔混交林 碳汇特征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S754.1
字数 27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68/j.cnki.fbsic.2018.06.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滨凡 23 211 10.0 14.0
2 崔崧 25 76 5.0 7.0
3 王明强 5 34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天然更新
针阔混交林
碳汇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林副特产
双月刊
1001-6902
23-1303/S
大16开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北山街165号
14-20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73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10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