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苦楝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差异,揭示其地理变异规律,分析其气候生态学基础,为苦楝种子调拨提供理论依据,为广东省营造苦楝速生用材林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15个省(自治区)的62个种源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干型、冠幅等6个性状进行观测统计,采用SPSS 20.0、SAS 9.0、Surfer 13.0与EXCEL 2011等数据分析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与趋势面分析.[结果]大部分苦楝种源在四会试验点的生长表现较好,且各性状在种源内及种源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冠幅的变幅最大,优劣单株相差23倍,在主要性状树高与胸径的表现上也分别相差8倍与12倍.苦楝的地理变异受纬度、经度和海拔的多重控制,以纬向变异为主,并具有一定的气候生态学基础,温度是制约苦楝生长的主导因子,光照、降水、气压等气候因子对苦楝各性状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聚类分析将62个种源分为5类,类别之间差异明显,类别之中符合物候区划.[结论]苦楝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由东向西,由北向南,苦楝的生长量变大,形质表现变佳,随着海拔上升,保存率下降.气候生态学基础则表现为来自极端气温与气压温和、温度高、降水多的种源更具生长优势.纬度是引起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所以纬向变异这一模式与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这一规律密切相关.本研究后续将对四会种源试验林进行长期跟踪观测,并辅以分子遗传学分析,更全面探索苦楝地理变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