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绿蓝悖论是检验证据理论的一块试金石,而阿钦斯坦(Peter Achinstein)是一个致力于建构系统的证据理论并且先后提出了两个关于绿蓝悖论解决方案的学者.他早期追随卡尔纳普的研究纲领,认为产生绿蓝悖论的原因是因为“绿蓝”是一个时态谓词.这种解悖方案比较有代表性,耶和科尔(Gal Yehezkel)在2016年提出的解悖方案也属于这个研究路径.但是阿钦斯坦后来承认早期的解悖论方案是失败的,并且从证据理论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新的解悖方案,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绿蓝”的析取性质对提取证据的选择程序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这种研究范式的转变反映了证据理论的一个困境:证据定义总是不充分的.
推荐文章
无边的困境:论寻根文学的内在矛盾和自身悖论
寻根文学
文化困境
内在矛盾
自身悖论
证据理论悖论消除的一种新方法
证据理论
Dempster-Shafer 合成法则
悖论
一种有效消除合成悖论的证据组合方法
D-S证据理论
合成悖论
证据清晰度
证据可信度
无边的困境:论寻根文学的内在矛盾和自身悖论
寻根文学
文化困境
内在矛盾
自身悖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绿蓝悖论和证据定义的困境
来源期刊 自然辩证法研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绿蓝悖论 证据 归纳 阿钦斯坦
年,卷(期) 2018,(8) 所属期刊栏目 科学哲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7
页数 7页 分类号 N0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贤华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绿蓝悖论
证据
归纳
阿钦斯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自然辩证法研究
月刊
1000-8934
11-1649/B
大16开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6-108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42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511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