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基于卵泡液代谢组学分析“四七”、“五七”女性卵泡液,探讨卵母细胞衰老机制,辨识并确定与高龄不孕肾气虚证有密切关系的差异性化合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既往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不孕患者,按照年龄将其分为两组:高龄组(35~42岁,27例,“五七”)和年轻组(28 ~35岁,28例,“四七”),选用拮抗剂超促排卵方案,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两组的卵泡液,最终通过碎片离子扫描得到的碎片信息对这些物质进行结构鉴定以确定差异性化合物.结果 与高龄组比较,年轻组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有效胚胎数均增多(P<0.01).两组在MⅡ卵数、优质胚胎数、异常受精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性化合物大致分为激素类、卵磷脂类、溶血磷脂类、蛋白降解片段4类,其中上调物有9种,下调物有6种,仅在高龄组卵泡液中发现的差异性化合物有2种.结论 高龄组和年轻组相比生殖功能下降比较明显,揭示了中医学“七七”理论的内涵.
推荐文章
《黄帝内经》的阅读理论
《黄帝内经》
阅读学
理论研究
《黄帝内经》血虚浅析
黄帝内经
血虚病理
血虚病因
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黄帝内经》脑髓理论探析
《黄帝内经》
脑髓
生理
病理
《黄帝内经太素》之理论框架探析
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
中医理论体系框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卵泡液代谢组学的《黄帝内经》“七七理论”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卵泡液代谢组学 “七七”理论 高龄 生物标志物
年,卷(期) 2018,(10)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8-1173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61/j.cjim.20180824.25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毅 43 353 10.0 18.0
2 孙振高 106 958 19.0 28.0
3 王天琪 12 28 3.0 5.0
4 王晓明 12 31 3.0 5.0
5 徐凯月 12 31 3.0 5.0
6 宋景艳 27 76 5.0 7.0
7 张兴兴 13 43 4.0 6.0
8 王爱娟 11 42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卵泡液代谢组学
“七七”理论
高龄
生物标志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月刊
1003-5370
11-2787/R
大16开
北京西苑操场1号
2-5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8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4672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